为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发现数学”育人模式的构建,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教材内容的精准理解及教学策略的高效实施,6月11日下午,吴江区李新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震泽实验小学开展了实践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工作室及震泽实验小学的近40位教师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震泽实验小学的于潇静老师和天和小学的王佳文老师分别就《认识100》这节课,呈现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实践。
于老师以贴近生活的“检票”场景引入课堂,巧妙复习了“满十进一”。随后,场景切换到现场,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观众的入座特点,数出共有99名观众。此时,于老师自然抛出核心问题:“99添上1是多少?”
带着这个问题,于老师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学生首先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小方块),直观感知“99添上1是一百”;接着,在数数中验证了“10个十是一百”的结论;然后,借助计数器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学生演示、学生说理、同桌交流以及全班操作,在于老师耐心而细腻的引导下,学生充分理解了百位产生的必要性,并深刻体会到“99添1是一百”和“10个十是一百”的本质联系。
紧接着,于老师利用计数器与小正方体(单个、一条、整板)的直观对应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数位的意义,思考个位、十位和百位在表示数值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数位”概念。
整节课,于老师通过精心的问题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数的认识知识。
来自思贤实验小学的王佳文老师以“六一儿童节”表演为具体事例导入课堂,激发学生认识探究“一百”。王老师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复习“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则的同时引出学生对“99添1的疑问”。接着,王老师围绕“一百”的特征认识进行摆一摆和拨一拨等活动,最终归纳出“100”的具体特征。王老师始终围绕“发现数学”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感知100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数感,并感受99添1为何是100的两位数到三位数的变化方法,最终实现学生从了解生活中的“一百”到感知数学中的“100”的质的飞跃。
活动尾声,工作室领衔人、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李新校长对本次研修作了总结发言。他系统阐述了"认识100"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前,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理解100的数值意义、数位组成等数学属性,也要联系实际生活,认识其应用价值。课中,应设计多元认知路径,如生活情境(货币计算)、操作活动(计数器材)、游戏互动等,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全面建构对100的理解。课后,要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既考察概念掌握,也关注应用能力;结合量化测试与质性评估(观察、访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李校长进一步强调,唯有构建这样的教学闭环,方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他的精辟总结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更为后续的教研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