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小科研]正青春 青年教师悦读园丨第十三期:读书启智,阅见未来
日期:2025-10-17 11:00:43  浏览量:0

文字是静止的,思想却可奔腾不息。当一本本好书被打开,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便悄然开启,照亮教育前行的路。9月26日中午,震泽实验小学开展“读书启智,阅见未来”主题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会议由教科室副主任徐志凯老师主持,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图片1.png

活动伊始,徐志凯老师点明了阅读对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精神滋养的非凡意义。他鼓励大家,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要留一片空间给阅读,让书籍成为教育生涯中可靠的灯塔老师们在书香墨韵中,共同寻觅教育的诗意与远方。

图片2.png

张傲:叩问教育困境,重寻理想星空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为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文集,其中蕴含的思考深深启发了我。书中倡导的“六个学会”拓宽了我的理论边界,用诗意的语言将教育世界中的现象进行阐释,呼吁立足学生,并且培养兼具理性精神和责任感的个体。肖教授的这本书对我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也使得我怀着更高的热忱积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

图片3.png

李梦娅:与《知更鸟》对话,守护正义与善良

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我被阿蒂克斯的坚守深深打动。他明知为黑人辩护会陷入困境,仍秉持良心前行,即便败诉,也唤醒了部分人对种族歧视的反思。书中阿蒂克斯的教育方式也极具启发,他教孩子换位思考、勇敢坚守正义,让孩子在复杂世界中守住善良。作为教育者,我意识到要培养学生同理心,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给予成长空间。这本书跨越时空,提醒我们坚守正义与善良,守护世间“知更鸟”。

图片4.png

徐轶辉:融汇《家庭教育》,用爱叩响心门

初读此书的时候,我对书中陈鹤琴先生的做法有时还会有很多疑惑。当我作为一线教师之后,再次打开这本书,书中的一切好像都变得有迹可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像先生一样,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我们要会用“活教育”,让学生舒适,寻找到自己心仪的教育方法。“当我们放下成见,真正尝试去读懂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教育的契机才真正出现。”他的分享让老师们看到,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结合后,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图片5.png

张怡琳:品味《教育琐话》,于细微处见真章

阅读张克中老师的《教育琐话》,我深受触动。它让我深刻领悟到,教师的孤独并非失败,而是教育的常态,真正的坚守在于带着温度去守望,教育不是灌输与催熟,而是一场师生间温暖的双向奔赴。它更警醒我,在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坚守“心灵的转向”这一初心,摒弃浮躁,以耐心、真诚和智慧静待,相信每一个灵魂终将如期花开。

杨秋瑛主任为本次分享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强调,读书不应止于活动,更要渗透到日常,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专业自觉。她鼓励大家将“读、思、用”三者结合,形成一个持续成长的闭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这才是读书带给教师最美的礼物。”

图片6.png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赋能教育。这场分享会虽已落幕,但思想的火花已然点燃。愿每一位教育者都能怀揣这份书香,在育人路上,阅见更广阔的未来。